高通量多肽合成仪凭借并行合成能力,显著提升了多肽库构建效率,但其复杂的流路系统、多通道阀组和精密控制系统也带来了较高的维护要求。及时识别并处理常见故障,是保障实验连续性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。
一、典型故障及排查方法
试剂输送异常(漏液/不出液):多因管路老化、接头松动或过滤器堵塞所致。应检查PEEK管是否龟裂,更换0.2μm入口滤芯,并确认泵压是否正常(通常5–15 psi)。
氨基酸偶联效率下降:可能源于活化剂失效、树脂溶胀不足或氮气保护中断。建议使用新鲜配制的HBTU/DIPEA溶液,并确保反应柱充分预溶胀30分钟以上。
多通道间结果不一致:常见于分配阀污染或校准偏移。执行“通道均衡测试”,用染料溶液验证各孔流量一致性,必要时清洗分配转子或重新校准。
软件通信中断或报错:检查USB/以太网连接,更新驱动程序;部分品牌需定期清理缓存日志以防系统卡顿。

二、日常维护建议
每次运行后执行“全系统冲洗”程序,用DMF→DCM→异丙醇梯度清洗流路;
每周检查废液瓶液位及密封性,防止倒吸;
每月更换进样针密封圈和蠕动泵管;
每季度对机械臂定位精度进行校验,避免加样偏移。
三、预防性措施
使用高纯度(≥99%)氨基酸与无水溶剂,避免杂质沉积;建立耗材更换记录表;在湿度>60%环境中运行时,建议加装干燥氮气吹扫系统以防Fmoc基团水解。
通过规范操作与主动维护,可大幅降低高通量多肽合成仪的故障率,确保高通量筛选数据的重复性与可信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