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进入楚天派特生物技术(长沙)有限公司网站!
15873039282
更新时间:2025-11-11
点击次数:29
多肽合成仪是一种用于自动化合成多肽(由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)的精密实验设备,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、基础科研、药物开发、疫苗研制及化妆品原料等领域。
一、基本原理
多肽合成仪基于固相多肽合成法(SPPS,Solid-Phase Peptide Synthesis),由Merrifield于1963年提出。其核心思想是将C端第一个氨基酸固定在不溶性树脂载体上,然后依次从C端向N端逐个偶联氨基酸。
每轮反应包括:脱保护(去除Fmoc或Boc基团)→ 活化与偶联 → 洗涤 → 封端(可选)等步骤,循环往复直至目标序列完成,最后通过裂解将多肽从树脂上释放并纯化。

固相多肽合成法原理图
二、主要类型
按合成策略分:
Fmoc/t-Bu法:温和条件,适合复杂修饰多肽,主流选择。
Boc/Bzl法:需强酸处理,适用于特殊结构(如含二硫键)。
按自动化程度分:
全自动合成仪:集成试剂输送、温控、氮气保护、废液处理,适合高通量或长肽合成(如CS Bio、AAPPTec、CEM等品牌)。
半自动/手动合成装置:成本低,适合教学或小规模研究。
按合成规模分:
微量(0.05–0.2 mmol)、小试(0.1–1 mmol)、中试(>1 mmol)等,对应不同研发或生产需求。
三、关键技术指标
偶联效率:直接影响产物纯度,有些仪器可达99.5%以上/步。
试剂消耗与回收系统:影响成本与环保性。
温度控制:部分反应需低温(如减少消旋)或加热加速偶联。
软件控制与序列编辑:支持复杂修饰(磷酸化、糖基化、非天然氨基酸插入等)。
四、典型应用场景
新药研发(如GLP-1类似物、抗菌肽)
多肽疫苗抗原制备
蛋白质功能域模拟
诊断试剂标准品合成
化妆品活性多肽(如棕榈酰五肽-4)量产
五、发展趋势
微型化与高通量:微流控芯片合成技术降低试剂用量。
智能化:AI辅助序列设计+合成参数优化。
绿色合成:减少DMF等有毒溶剂使用,发展水相或固载试剂体系。
连续流合成:提升长肽(>50aa)合成效率与纯度。
综上,多肽合成仪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与多肽药物产业化的关键装备,其性能直接决定多肽产品的质量、成本与研发周期。随着多肽疗法市场快速增长(预计2030年超500亿美元),合成技术将持续向高效、精准、绿色方向演进。